system

分类
家长园地

「我孩子特别聪明」何谓真正的聪明?

「我孩子特别聪明」何谓真正的聪明?

撰文:张杰医生

在电视上,有许多广告是针对孩子的市场,包括衣服、副食品、奶粉、文具和桌子椅子等等。 其中一个重点,就是令孩子更聪颖,或者是令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,便是好的卖点。 这个销售的技巧捉住了每位父母心里的一个重点,就是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。

我们先不讨论这句话的真确性、逻辑性和客观性,但是只要有子女的父母必会认同,当中也包括笔者在内。 不过,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,这种「最聪明论」有可能影响我们对孩子期望过高。 所以我们可以站后一步,看清楚一点。 在日常的工作中,以下是五个父亲常会夸奖孩子的行为:

1.「两岁的孩子晓得很多平板电脑的功能。」

由于平板电脑的荧光幕是利用手指的电阻控制,所以孩子随机的手指指向动作 (pointing movement) 很容易控画面。 同时又没有成人的逻辑限制,所以不难发现新的功能,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做到。

2.「六个月的小朋友,会看别人的面色作撒娇和发脾气的反应。」

这种反应在医学上已经证实是所有孩子发展里程碑的其中一个表现。 这种透过别人的反应而作出的行为双向反应,其实是一种学习反应,缺乏这样反应的孩子,有机会被怀疑感观有问题或是有自闭症的初期表现。

3. 「三岁的孩子懂得用上成人的说话用词。」

有研究显示,孩子在幼儿期可同时学习多达六种的语言,这代表他们脑部可以不停听取身边的词语和句式。 即使不明白当中意思,也可像鹦鹉学舌的方式重复说出来。 成人认为自己没有直接教导孩子,而他们却知道,便有机会以为这是天才的学习模式,这是不正确的。

4.「孩子有时发问的问题,连我也解答不到,真厉害。」

在香港,投诉的文化为何这样盛行,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成本:只要口中有投诉,总有人会替你跟进,不费丝毫气力。 小孩子的发问也是类似的情况,他们只管提出「为何」、「为什么」、「为什么」和「甚麽」等词语,父母只好尝试尽力作答。 在实际的情况,这些提出的问题,只是表示孩子的不服从,而不是真正的学习过程。 所以,这与智力无关。

5. 「他们玩游戏时喜欢不依规则,自己定下新规矩。」

遵守规则,是成人世界定下来的社会定律。 孩子与未开发地区的人一样,需要学习如何一起生活和守规矩。 所以,如果明知道需要守规矩而不去做,只是反叛的行为,并非一定是聪明的行为。 相反,先学懂基本的守则才在磋商改善,笔者认为更聪明。

当明白以上几个大家的误解后,大家不难理解真正聪明的孩子大概是:

a. 并不单是表现出灵活纵平板电脑或智能电话,而且还了解如何运用当中的功能。

b. 懂得捕捉成人心理是孩子天生的能力,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更有智慧。

c. 语言能力并不是我们评估智力的唯一部分,词汇的「质」和「量」皆重要。

d. 只在某一个阶段超越孩子个人的发展里程碑是很平常的事,但在无催谷的情况下,长时间的超越才值得注意。

聰明固然是好,好的品德也很重要。

分类
家长园地

运动强化大脑机能三招让孩子爱上运动

运动强化大脑机能 三招让孩子爱上运动

撰文..游戏治疗师冯祉禧

笔者早前参与了台湾教师专业进修交流活动,见识到台湾的教育着重以运动培养孩子成长,让我得到启发,希望与各位父母分享。 其中一所作交流的学校称得上是体育学院小学版虎林小学。 一踏进学校,同学便以政府推广的健身欢迎我们。 他们一起跟着拍子动动手脚,做出各式各样的热身动作,让人感到他们就像老虎仔一样的精神活泼,而我就如进入了充满老虎仔的森林一般。

运动能强化孩子学习能力

虎林小学的刘校长说学校是政府重点学校,专注培养同学的体育发展,并相信透过运动能强化他们学习能力。 他们以哈佛医学院精神科临床助理教授 John J. Ratey, MD 的硏究为基础,提倡零时运动计划。 此计划提倡学生于所有时间都在运动,即零时 (Anytime)。 每当小休时,学生便会跑到场做运动,他们会玩躲避球、攀钢架或打羽毛球,所有学生都享受每个运动时刻。

运动的好处 强化大脑机能

众所周知,运动有强身健体的功效,而在 Ratey 的研究中,他指出更多有关运动对大脑的好处。 他形容大脑是信息处理中心,通过不同的传递者(化学物质)于不同路径传达信息。 在运动时,大脑能有效地生产更多传递者和强化路径,使讯息传得更快更准。

将理论应用于学习上,学生以运动强化大脑机能,再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。 研究证实运动能提高学生专注力和记忆力,而这都是成功学习的必备条件。 此外,运动能使大脑制造Dopamine(令人有快乐感的化学物质),令学生能愉快地学习,成绩自然会更加优秀。

如何让孩子爱上运动?

为了让孩子享受运动的时间和好处,家长必需让孩子爱上运动,以下有三项建议:

  1. 零时运动
    多让孩子有运动的机会,如提供合宜的时间,工具和场地,同时家长要留意环境的安全。
  2. 健康运动
    多教导孩子因爱健康而做运动,多提及运动对健康的好处。
  3. 一起运动
    多与孩子一起运动,享受运动的时刻,享受亲子的美好时光。

分类
家长园地

穿凉鞋赶走炎夏 应如何为小朋友选择合适凉鞋?

穿凉鞋赶走炎夏 应如何为小朋友选择合适凉鞋?

撰文:註冊物理治療師方偉筠

每逢夏天,有不少人都紛紛穿上涼鞋,因為可以令雙足保持透氣涼爽,趕走悶熱感覺。雖然涼鞋已成為了一眾媽媽和小朋友的夏季恩物,不過家長們要注意選擇涼鞋時需要注意和考慮的地方。只要記著以下揀選涼鞋的小貼士,就能穿得舒適又健康!

 

全接足涼鞋 平均分散足底壓力

由於幼兒的足部仍處於發育階段,所以揀選涼鞋的時候更需要特別小心。約 4 歲以下的小朋友,他們的後跟尚未發育完成,建議穿著適合幼兒的涼鞋,特設中筒設計配合較硬後跟杯,穿著後較能穏定後足,有效保護後跟。

另外,家長可以為小朋友挑選一對「全接足涼鞋」,因為它採用了「壓力分散技術」,能平均分散足底壓力,令小朋友穿得格外舒適。其特設的「趾骨槽」設計,使小朋友步行時能穩定前足,加上溫和的「足弓承托」,能有效承托足弓,可避免足弓過分受壓而引起疲倦。而「後跟窩形設計」能增加後跟接觸面,令鞋子的後跟位置緊貼雙腳,平均分散足底壓力,有效紓緩扁平足後遺症,小朋友自然穿得舒適又健康!

「趾骨槽」設計 減少厚繭形成

除了小朋友外,其實家長選擇涼鞋時亦要多加留意。由於女士穿著涼鞋時,足部容易向前衝,結果長期的磨擦和受壓,令前掌容易形成厚繭。女裝的「全接足涼鞋」同時特設「趾骨槽」設計,步行時能穩定前足,減低足部向前衝的機會。

加上「蹠骨墊」承托橫足弓,能增加前掌接觸面,預防前掌過分受壓,減少厚繭形成。它同樣特設有「輕度足弓承托」,減少步行時足底筋膜過度拉扯,減輕腳部疲勞。再配合「後跟窩形」和「舒適軟墊設計」,有助平均分散足底壓力,不但能吸震卸力,更有效紓緩足底疲勞、前掌痛及後跟痛等問題。

分类
家长园地

画画窥探孩子内心世界

画画窥探孩子内心世界

撰文:心启晴专业辅导学院

心理治疗师 李伟堂

绘画可以给予我们抒发感受的空间,作者利用画笔创作,以另一种语言和自己对话,从中安抚个人情绪或获得领悟,解开个人的心结。

常为小事而哭

回想过去的儿童辅导中,有父母来求助,他们不明白为何儿子小明常为一些小事而哭,例如迟了看电视、迟了吃晚饭、爸爸晚了回家等,他们和小明提及情况,但就是不明所以,对他们造成困扰。 于是笔者建议为小明进行一次画画评估,了解小明心目中的成长环境,或可了解小明爱哭的缘故。

画画洞悉爱哭因由

小明画了一幅「家庭的故事」,他一边绘画,一边道出心中感受,父母整天忙着工作,令他很多时候独自在家中玩耍。 当父母回家后,小明很想和他们玩,但爸爸很快显得不耐烦。 在小明心中,爸爸好像经常发怒; 每当妈妈看到这种情况,便会和爸爸吵起来。 在小明眼中,妈妈和爸爸吵起来时,妈妈总是一脸难过。 在小明心中,他知道父母都是疼爱自己,但当他看到爸爸发怒及妈妈伤心是因他而起时,他便感到难过。

从画画窥探内心世界

后来,笔者再次会晤小明的父母,他们从没想过,在小明面前的争吵,原来深深的刻在儿子心中。 另外,爸爸亦发现工作后的疲倦状态影响亲子互动的质素。 为此,笔者教爸爸一些放松的方法,并建议在家中设立一个冷静区,给大家一个空间舒缓个人情绪,而父母亦承诺避免在小明面前争吵。

一个月后,小明没有再为一些小事而哭,亲子关系比从前融洽。 绘画可以反映儿童内心的世界观。 在创作过程中,儿童有意无意投射内心的一面,让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,更有效地协助他们健康成长。

分类
家长园地

家长与孩子的情感语言

家長與孩子的情感語言



撰文:家庭動力兒童遊戲治療師

  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李慧芝

 

在我們的成長經驗中,我們都甚少被教育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。學校和社會均著重培育兒童的認知、分析和解難能力等,所以我們大多習慣討論事情和觀點,很少直接用說話來表達情感。即使家人之間的交流和對話,我們也不習慣分享彼此內心的感受。

 

有家長會問,我以行動(例如擁抱、親吻孩子)來表達對孩子的關懷,不已經足夠了嗎?父母有必要用言語肯定和回應孩子的感受及需要嗎?

父母以行動表達對孩子的愛當然重要,但父母對子女的同理回應,能夠更具體和切實地讓孩子體會到,父母是明白和接納他們的想法和感受。這不但能強化親子關係,建立孩子的安全感,子女亦能從中學習如何以語言表達情感和需要,有助減少孩子以不良行為表達內心困擾。



事實上,情感的語言的確不是我們日常習慣的語言,很多父母都擔心,假如肯定和同理回應孩子的負面情緒,可能會縱容和加劇孩子的不良行為。例如當孩子因失去心愛物件而感到傷心時,父母都會害怕重提事件,會觸及孩子傷心的感受。父母或許會對孩子說:「不要緊,玩別的便是了!」、「試試看能否買另一個代替吧。」父母都希望透過解決孩子的問題,安撫他們的情緒。

 

然而,這樣孩子不但無法從父母的回應中,學習如何接觸和了解自己的感受,並有效調節自己負面的情緒,更沒有機會從挫敗中汲取經驗,建立責任感。

 

假如父母可以設身處地,從孩子的角度了解他們的經驗,並嘗試說出他們的感受,即使簡單一句「我想,你失去了你最心愛的物件,你一定很傷心、難過。」這對於孩子而言,已經給予他們最有力的支持和安慰,使他們更有信心和勇氣地面對生活的挑戰。

分类
家长园地

一家人意见不一好常见如何维系一个家?

一家人意见不一好常见 如何维系一个家?

撰文:香港家庭教育学院总监

狄志远博士

 

如果要维系家庭的良好及亲密关系,要有三方面因素,包括计划家庭、沟通家庭及同理心家庭。 无论是个人、团体和社会,都需要有计划,这些计划应包括有方向、目标、行动及解决困难的方法等。 同样,每一个家庭都需要有本身的家庭计划,最简单来说,如何计划置业、储蓄、旅游及生育子女,都需要清楚计划及行动。 而在倾谈这些计划的过程中,需要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参考,也是大家的共识,以致大家能透过共同努力,制造一个美满家庭。

有了计划,我们努力去实践及落实,在实践过程中,需要有良好的沟通。 一个家庭内,成员之间总会有不同意见,亦总是会有纷争,如果这些不同意见及纷争未能解决,将会变成家庭纠纷及冲突,这样推行家庭计划都不能达致目标。

 

而解决成员之间的纷争及矛盾,最有效的方法是沟通。 人与人之间,国与国之间,面对矛盾及冲突,会有两个解决方法,一就是斗争,打倒对手,赢得胜利; 二就是沟通,互相协商,互谅互让,共同寻求出路及解决方法。

 

笔者认为第二种,以沟通去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最理想的,而在家庭,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? 只要大家能有效沟通,总会寻找到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法,因此良好家庭需要由有效沟通去建立的。

要达致互谅互让,大家就需要有同理心,就是从对方的角度,设身处地了解他的困难及需要,而对于青春期的孩子,更需要家庭成员的体谅,因为他们处于反叛期,需要学习独立。 每个人都面对不同的处境及困难,有些地方做得不好,可能有其独特的困难。

如果我们能多从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,大家会有不同的理解,从而会更容易接受对方的情况,这会使我们更能互相接纳及谅解。 家庭成员之间,要多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,这有助减低大家的冲突,从而很快就达到共识及化解问题。

分类
未分类

認識常見的學童傳染病

認識常見的學童傳染病

撰文:趙長成醫生

香港的天氣時好時壞,加上小朋友的抵抗力較弱,因而容易染上各種疾病。而且孩子在上學時會與同儕一起學習和遊戲,所以令傳染病更很容易在學校傳播。所以家長必須對常見的學童傳染病有一定的了解,才能為孩子做足預防措施,避免他們感染傳染病。

香港的學童傳染病可根據傳播途徑分成以下幾類:

經飛沫傳染
孩子吸入患者打噴嚏、咳嗽、吐痰或說話時所噴出的飛沫,或接觸沾有病原體的物件後,再觸摸自己的眼睛、鼻子或口部,令病毒進入體內,從而感染傳染病。常見的有上呼吸道感染(即坊間常指的傷風咳嗽)丶流感丶手足口病等。

經接觸傳染
即病毒經直接接觸患者的身體,如皮膚接觸等,最常見的有手足口病。

經空氣傳染
病原體能在空氣中浮游一段時間,毋須經接觸,便可由呼吸道進入人體內,常見的有水痘和麻疹。

由衛生環境引起
有些傳染病因個人衛生處理不當而引起,如「尿道炎」或「胃腸炎」(即坊間常指的「腸胃炎」)。

處理方法
當孩子患上任何傳染病時都不應上學,一來孩子可能在學校惹到更多病毒,或令他的抵抗力變得更低;二來為了公眾著想,避免傳播病毒,所以家長應讓孩子在家好好休息,待病癒後才上學。另外,家長可為孩子及早做好預防工作,例如讓孩子注射預防疫苗,包括流感或水痘等,注射後可有效預防病毒。

家長要教導孩子,盡量避免接觸患有傷風咳的同學,同時勤洗手,適當使用消毒洗手液,保持個人衛生;亦要教導他們不要共用水杯及餐具,避免交义感染。

如果學校懷疑有人患上傳染病,老師應提醒患者戴上口罩丶打噴嚏及咳嗽時用紙巾蓋咀,同時盡量隔離該位學生及妥善處理分泌物,並通知家長帶他看醫生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