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孩子特别聪明」何谓真正的聪明?
撰文:张杰医生
在电视上,有许多广告是针对孩子的市场,包括衣服、副食品、奶粉、文具和桌子椅子等等。 其中一个重点,就是令孩子更聪颖,或者是令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,便是好的卖点。 这个销售的技巧捉住了每位父母心里的一个重点,就是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。
我们先不讨论这句话的真确性、逻辑性和客观性,但是只要有子女的父母必会认同,当中也包括笔者在内。 不过,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,这种「最聪明论」有可能影响我们对孩子期望过高。 所以我们可以站后一步,看清楚一点。 在日常的工作中,以下是五个父亲常会夸奖孩子的行为:
1.「两岁的孩子晓得很多平板电脑的功能。」
由于平板电脑的荧光幕是利用手指的电阻控制,所以孩子随机的手指指向动作 (pointing movement) 很容易控画面。 同时又没有成人的逻辑限制,所以不难发现新的功能,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做到。
2.「六个月的小朋友,会看别人的面色作撒娇和发脾气的反应。」
这种反应在医学上已经证实是所有孩子发展里程碑的其中一个表现。 这种透过别人的反应而作出的行为双向反应,其实是一种学习反应,缺乏这样反应的孩子,有机会被怀疑感观有问题或是有自闭症的初期表现。
3. 「三岁的孩子懂得用上成人的说话用词。」
有研究显示,孩子在幼儿期可同时学习多达六种的语言,这代表他们脑部可以不停听取身边的词语和句式。 即使不明白当中意思,也可像鹦鹉学舌的方式重复说出来。 成人认为自己没有直接教导孩子,而他们却知道,便有机会以为这是天才的学习模式,这是不正确的。
4.「孩子有时发问的问题,连我也解答不到,真厉害。」
在香港,投诉的文化为何这样盛行,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成本:只要口中有投诉,总有人会替你跟进,不费丝毫气力。 小孩子的发问也是类似的情况,他们只管提出「为何」、「为什么」、「为什么」和「甚麽」等词语,父母只好尝试尽力作答。 在实际的情况,这些提出的问题,只是表示孩子的不服从,而不是真正的学习过程。 所以,这与智力无关。
5. 「他们玩游戏时喜欢不依规则,自己定下新规矩。」
遵守规则,是成人世界定下来的社会定律。 孩子与未开发地区的人一样,需要学习如何一起生活和守规矩。 所以,如果明知道需要守规矩而不去做,只是反叛的行为,并非一定是聪明的行为。 相反,先学懂基本的守则才在磋商改善,笔者认为更聪明。
当明白以上几个大家的误解后,大家不难理解真正聪明的孩子大概是:
a. 并不单是表现出灵活纵平板电脑或智能电话,而且还了解如何运用当中的功能。
b. 懂得捕捉成人心理是孩子天生的能力,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更有智慧。
c. 语言能力并不是我们评估智力的唯一部分,词汇的「质」和「量」皆重要。
d. 只在某一个阶段超越孩子个人的发展里程碑是很平常的事,但在无催谷的情况下,长时间的超越才值得注意。
聰明固然是好,好的品德也很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