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月 2025

分類
家長園地

鍛練小腦袋 「腦力」訓練小遊戲

鍛練小腦袋 「腦力」訓練小遊戲

 

撰文:公開大學幼兒教育學士課程兼職講師梁嘉敏

DHA 只是供應孩子腦部發展的養分,要孩子變得聰明,大腦必須得到適當的鍛鍊。今次就為大家介紹一些腦袋鍛鍊小遊戲,十分適合2歲至就讀小學的兒童呢!

1. 迷宮或找不同等腦圖練習
雖然迷宮和找不同等腦圖練習是我們小時候的玩意,但到了這個年代,它們依然是孩子的良師益友。腦圖練習除了迷宮、找不同外,還有很多不同的模式,總之凡是需要孩子觀察和專注地完成任務的圖像遊戲,均屬於腦圖練習。不知道大家是否認識Wally(中譯《威利在哪裡?》),它就是世上其中最受歡迎的腦圖遊戲。

其實腦圖遊戲不一定需要購買,也不一定印在書本上,我們在家中也可輕易製作腦圖遊戲。例如家長可以在一堆雜物中放兩顆瑞士糖,那孩子一定會很用心地找出來呢!

2. 收拾家中物件 並把物件分類
其實日常生活上不同的環節,也是鍛鍊腦筋的大好機會,例如收拾和分類。把物件有條理地分類,不單能提升孩子的組織能力,更能發揮孩子的創意。有時孩子的分類方法可能跟我們成年人不同,不過也不無他們的道理,家長不妨問一下孩子為甚麼會這樣分類,你便會發現原來孩子的觀察力可能比你更強,他們會用他們觀察到的細節作分類,所以家長不應要孩子根據成年人眼中的分類方法,以免打擊他們自我解難的主動性。

你可能會問,我家孩子不喜歡收拾物件,那該怎麼辦呢?在孩子還未養成收拾家中物品和分類的習慣時,一定要從遊戲開始,以提升孩子花氣力去完成「使命」的動機。例如可以舉辦「房間鬥整齊比賽」或「阿四日」,讓家庭成員互相幫大家執房等活動,以鼓勵孩子收拾和分類,也可以鍛鍊一下「腦力」!

3. 考記憶遊戲
坊間有很多記憶遊戲卡,例如把十數張牌反轉,輪流翻開兩張,如果翻開了相同的卡牌,便可以拿到自己手上。另外,坊間亦有些繪有不同物件的圖卡,家長可將它們打開排成一行,讓孩子看了然後反轉,再問孩子某一件物件在哪一張卡上。這些均是很好的記憶力遊戲,成年人或孩子更可以發揮更多創意,變換一下玩法以增加趣味性。

除了記憶遊戲卡之外,在日常生活中也蘊含著豐富的記憶遊戲,例如我們可以叫孩子找出一些他們曾經見過你放在哪裡的物件,或者可以叫孩子自己收起一些物件,然後在一段長時間後找出來等等。

總結而言,要訓練孩子的腦力和智力其實一點也不難,只要花一點心思,發揮一下創意,很多生活中的細節也是讓孩子動腦筋的機會!

分類
家長園地

這一生也在進取 但你快樂嗎?

這一生也在進取 但你快樂嗎?

撰文︰香港家庭教育學院副主席黃重光醫生

「不成功,所以不快樂!」這種想法是不難理解的。但今時今日,為甚麼不少人是很成功,卻不快樂呢?

在筆者的臨床工作中,經常遇到很多不快樂的人。多年前,一位 60 多歲,事業成功而且很富有的人士與我談心。他向筆者表示,自己多年來在事業上打拼,累積了很多財富,但卻很寂寞和不快樂。於是筆者問他:「你一生在追求甚麼?」他毫不思索便回答:「事業。」我繼續問他:「你得到事業,卻失去了甚麼呢?」他沉思了好一會,然後告訴筆者,他和太太與子女的關係很疏離。


人生有兩樣東西很相似,搞不清楚兩者往往就是不快樂的重要原因。這兩樣東西就是「需要」(need) 和「想要」(want)。要快樂,我們「需要」感情滿足,即是要有良好的家庭關係和友誼。但很多人在追求他們「想要」的事業和財富,卻忽略了家人,也不重視友情。雖然他們得到「想要」的事業和財富,但心中感情的「需要」卻得不到滿足,結果他們成為寂寞和不快樂的人。如果你感到不快樂,請你「停一停,想一想」,你一生在追求甚麼?

「我童年甚麼都有,卻沒有……」


你可曾想過你的內心住了一個小孩子?

我們會在人生中尋找很多東西,其中一樣很重要的,就是要尋找你內心的小孩子。請你看一看這些照片,他們那一個像你內心的小孩子?


這也是多年前的一個真實故事,一位中年女士與我談心:「我生長在一個富裕家庭,物質從不缺乏。但是媽媽卻是一個不快樂的人,她常在家中,卻很少陪伴我。而爸爸則經常長時間工作,我很少見到他。我的家裡甚麼都有,不過就好像沒有父母一樣!」


這位女士自幼勤力讀書,成績非常好。長大後,她的事業亦很成功,結婚後丈夫很疼愛她,但她始終感覺自己是一個很不快樂的人。

孩子自小缺乏父母的愛,常會感覺不安、寂寞、不快樂。長大後雖然事業成功、家庭美滿,但心中的不安、寂寞和不快樂,卻始終揮之不去。為甚麼呢?簡單來說,他們好像同時生存在兩個世界,在「現實世界」裡,他們是成功和幸福的成年人;但在他們的「心靈世界」中,卻同時活著一個不安、寂寞和不快樂的小孩子。


如果你是一個不快樂的人,請你「停一停,想一想」,尋找一下你心中的小孩子,看一看他是一個快樂或是不快樂的孩子?

分類
家長園地

廚餘都可以做食材?環保食譜健康又好味

廚餘都可以做食材?環保食譜健康又好味

 

撰文: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

   社區營養服務 / 社區營養推廣主任梁可琪

「雞蛋六隻,糖呢?兩茶匙,仲有啲橙皮𠻹」每當筆者聽見這個電視廣告對白時,都會不其然地想:「橙皮都可以做食材?」好奇心驅使我去尋找答案,終於給我找到了一些以廚餘作為食材的環保食譜。這新發現帶給我啟發和提醒 —— 原來我們平日想也不想就丟掉的食材,如水果皮、雞蛋和麵包皮等,都是有用的食材,並可以融入菜色當中。

以橙皮為例,橙皮是橙的主要香味來源,當食物加入了這自然的香味和色素後,不但令食物的味道更添豐富,而且令賣相更吸引,從而令烹調者減少使用化學香料和調味料。

 

自製橙肉果醬 分享環保飲食訊息

讀者不妨嘗試自製清新開胃的橙肉果醬。製作果醬時,需留意橙皮的白色部分是否帶有苦味,如有則應只取用橙皮的橙色部分,然後用熱水浸軟橙皮,連同橙肉和橙汁慢火煮至濃稠即可。放涼後,塗上已烘焙成金黃色的全麥方包享用。此外,已為父母者更可與小朋友一起自製果醬,既可從中教導小朋友每天吃兩份水果,亦可與他們分享環保飲食的訊息。

食物除了提供味覺上的享受外,還供給我們熱量和健康。但人們的浪費,往往製造出大量廚餘,並影響環境健康。筆者在此邀請各位讀者,從今天起,由自己出發,在「食」方面加點心思和創意,帶著感恩的心去享用,積極在生活中落實「零廚餘」的目標,一同用行動去愛地球。

給外出用膳的你:

低碳飲食小貼士:
˙實踐多菜少肉的飲食模式˙按所需分量點菜(如少飯、少麵、少汁等)˙減少飲用咖啡、汽水(因其製作過程採用過多燃料和水)或使用飲管˙多堂食,少外賣˙自備食物盒將餘下食物「打包」

給在家用膳的你:

不「餘」健康煮食小貼士:西瓜皮煮湯
營養好處:˙西瓜皮味道清甜,能豐富湯的味道,減少使用調味料˙麵包皮烤烘成香脆餅乾棒,伴以低脂乳酪食用˙選用全麥麵包,連同麵包皮食用能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,幫助腸臟蠕動